提名湖南省科技進步獎項目公示
公示時間為2020年6月3日至2020年6月10日。公示期內,如果有關項目公示內容的異議請與本單位科管科聯系。聯系人:廖模祥,電話:13874813431.
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2020.6.3
項目名稱 家蠶天然彩色繭品種的選育與應用
提名單位意見 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項目推薦書及附件材料,確認全部材料真實有效,相關欄目均符合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工作手冊填寫要求。
該課題是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與蘇州大學合作完成的天然彩色繭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項目,填補我省該類項目研究的空白。所育成的二對實用性天然彩色繭品種“湘彩黃1號”與“湘彩綠1號”具有色牢度高、天然色彩一致、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特點,由省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現場評議組專家認為其成果處于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在家蠶育成過程中,創新地發展了傳統的回交育種方法,用新創立的“輪回回交育成法”既可把控制復雜性狀的多基因同時導入新選育材料中,又可加快遺傳育種進程;所創制的高水平天然黃色與綠色繭材料,可作為實用性親本選育新一代彩色繭品種。這二對家蠶新品種先后在湖南、重慶、四川、云南等省市推廣應用,2017-2019年累計新增產值10332.56萬元,新增利潤2975.76萬元,單張蠶種生產加工平均新增效益1200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特別是這二對新品種一個是夏秋用黃繭品種,一個是春用綠繭品種,利于專業化蠶繭基地全年多季生產多繭色的天然彩色蠶繭,進行蠶繭產品的多元化、專業化開發,促進蠶桑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其市場前景廣闊。
桑樹對重金屬鎘等具有較高的耐受性與富集性,蠶桑已列入長株潭試點區域種植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產業。栽桑養蠶的單位桑園面積產值高,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已將蠶桑產業作為二個重點發展的農業產業之一。彩色絲的開發具有環境友好的特點。本項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突出,推薦申報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項目簡介:
蠶桑是我國傳統的特色產業,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奠定了歷史基礎與文化共識,但也存在著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比較效益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的產業發展瓶頸。本項目針對目前蠶繭加工企業幾乎全部是利用白色蠶繭加工成白色生絲,進而紡織白色胚綢,再印染成多彩絲綢的現象,在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湖南省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天然彩色繭資源比較篩選、遺傳研究與實用性品種選育,取得了系列成果。
本項目育成了夏秋用天然彩色黃繭品種“湘彩黃1號”與春用天然彩色綠繭品種“湘彩綠1號”,填補了湖南省在實用性天然彩色繭品種選育方面的空白。“湘彩黃1號”萬蠶產繭量比家蠶夏秋用品種國家審定指定的對照“932·芙蓉×7532·湘暉”高8.50%、萬蠶繭層量比對照高10.41%、一繭絲長比對照長91.8m、解舒絲長比對照長76.1m、凈度94.89分,蟲蛹率92.78%也與對照相仿。“湘彩綠1號” 蟲蛹率比家蠶春用品種國家指定對照種“菁松×皓月”略高,全繭量達2.05g,萬蠶產繭量20.20 kg、萬蠶繭層量4.86 kg,一繭絲長為1229.9m,解舒絲長為973.4m,均與對照相仿。其凈度為94.8分,比對照高1.3分。二對品種天然彩色生絲或絲織物經國家及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檢測,其色牢度均達到國家紡織品色牢度檢驗標準。2015年10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省內外知名專家的驗收,“湘彩黃1號”與 “湘彩綠1號”繭色色澤一致,色牢度符合標準,具有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與穩定性,分別于2016年6月獲得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會頒發的品種登記證書。
創新了控制復雜性狀的多基因快速導入的輪回回交育成法,加快了傳統的回交育種進程。天然彩色繭的色彩控制基因一般由幾個或多個基因控制,以連續2次回交接1次自交為一輪循環,自交一代的繼代個體選擇更加注重目標繭色選擇,可以確保多個控制天然繭色的基因在目標個體中的重新聚合,相對于傳統的每回交1次后再自交1次的回交育成法,可更加快捷地實現新選育材料的實用化轉育。
本項目創制的天然黃色彩繭與天然綠色彩繭資源,色牢度高,色澤一致度高,綜合經濟性狀的實用化程度高,可作為今后育種的骨干親本。
2017-2019年推廣累計新增產值10332.56萬元,新增利潤2975.76萬元,單張蠶種生產加工平均新增效益1200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特別是這二對新品種一個是夏秋用黃繭品種,一個是春用綠繭品種,利于專業化蠶繭基地全年多季生產多繭色的天然彩色蠶繭,進行蠶繭產品的多元化、專業化開發,促進蠶桑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其市場前景廣闊。
客觀評價:
一、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湘彩黃1號的現場評議意見
2015年10月23~24日,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在常德市鼎城區蠶種場和省蠶桑科學研究所的國家桑蠶品種改良中心,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與蘇州大學聯合選育的桑蠶天然黃色繭新品種“湘彩黃1號”(932 M2·芙蓉M2×7532 M2·湘暉M2)進行了現場評議。專家組通過現場考察,聽取課題組匯報,審閱相關資料和討論質疑,形成評議意見如下:
1、該品種以932 M2?芙蓉M2為母體的雜交種越年卵為褐綠色,卵殼淺黃色,克卵數1700粒左右,克蟻頭數2300頭左右,以7532 M2?湘暉M2為母體的雜交種越年卵為褐紫色,卵殼白色,克卵數1800粒左右,克蟻頭數2400頭左右。蠶種孵化齊一,蟻蠶體色呈黑褐色。蠶兒各齡食桑快,行動活潑,發育整齊,體質健壯,素斑,體色青白,從腹足等處能辨其黃血,老熟時體色偏黃。熟蠶齊,營繭快,多結中上層繭,繭形長橢圓,黃色繭,縮皺中等。
2、秋季實驗室現場鑒定,該品種的蟲蛹率為97.24%%,略高于對照品種“9·芙×7·湘”;萬蠶收繭量、萬蠶繭層量分別為17.96kg、3.930 kg,分別高2.63% %、5.10 %。農村比試點試養,千克繭顆數662粒,比對照少49粒;盒種產繭量29.5 kg,比對照高2.79 %。
3、多省聯合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種主要遺傳性狀穩定,主要指標達到國家桑蠶品種審定標準。全繭量、繭層量和繭層率分別為1.88g、0.403g、21.41%,萬蠶產繭量和萬蠶繭層量分別是18.60 kg和3.980 kg,比對照種高9.7%、10.6%;一繭絲長為1145 m,解舒絲長880m,分別比對照品種長133m與90m,凈度為95分;蟲蛹率為90.47%,與對照種相仿。
4、在該品種選育過程中,還形成了色澤一致、色牢度穩定的親本,創新了可加快回交育種進程的輪回回交育成法,其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該品種為天然彩色黃繭品種,繭色一致,色牢度符合標準,具有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與穩定性,適合于湖南省蠶區推廣應用。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現場評議。
二、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湘彩黃1號的現場評議意見
2015年10月23~24日,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在常德市鼎城區蠶種場和省蠶桑科學研究所的國家桑蠶品種改良中心,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與蘇州大學聯合選育的桑蠶天然綠色繭新品種“湘彩綠1號”(菁松A G9202·菁松B G9202×皓月A G9202·皓月B G9202)進行了現場評議。專家組通過現場考察,聽取課題組匯報,審閱相關資料和討論質疑,形成評議意見如下:
1、該品種以菁松A G9202·菁松B G9202為母體的雜交種越年卵為青灰及黃綠,卵殼淺黃色,克卵數1600粒左右,克蟻頭數2200頭左右,以皓月A G9202·皓月B G9202為母體的雜交種越年卵為褐紫,卵殼白色,克卵數1700粒左右,克蟻頭數2300頭左右。蠶種孵化齊一,蟻蠶黑褐色。稚蠶期趨光性強,各齡眠起齊一,眠性快。壯蠶期蠶兒食桑快而旺盛,不踏葉,飼育容易。壯蠶體色青白,普斑,蠶體大而結實,但5齡期及蔟中抗濕性較差,應注意通風換氣和排濕工作。熟蠶體色淡米紅色,老熟齊涌,喜結上層繭,繭形大而勻整,繭色綠,縮皺中等偏細。
2、秋季實驗室現場鑒定,該品種的蟲蛹率為95.38%,略高于對照品種“菁松×皓月”;萬蠶收繭量、萬蠶繭層量分別為18.63 kg、4.230kg,分別高4.85%、7.41 %。農村生產比試千克繭顆數623粒,比對照少4粒;盒種產繭量33.70kg,比對照高4.82%。
3、省內多點農村飼養鑒定結果,該品種主要指標達到國家桑蠶品種審定標準。春季飼養平均單盒產繭量為37.62Kg,比對照的37.58Kg略高。實驗室多次絲質鑒定,春季一繭絲長為1230 m,解舒絲長為973m,分別比對照短12m與22m,凈度高1.25分。
4、在該品種選育過程中,還形成了色澤一致、色牢度較為穩定的親本,創新了可加快回交育種進程的輪回回交育成法,其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該品種為天然彩色綠繭品種,繭色色澤一致,色牢度符合標準,具有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與穩定性,適合于湖南省蠶區推廣應用。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現場評議。
推廣應用情況:
在新品種育成過程中,就利用農村區域適應性鑒定與省際間實驗室聯網鑒定,在省內主產區、省外主產省(市)進行天然彩色繭品種的試驗示范。自2016年獲得品種登記證書以來,先后在省內的湘潭、花垣、沅陵、寧鄉、鼎城等縣(市、區)與省外的重慶、四川、廣東等省(市)進行推廣。
2017~2019年,以上9個應用單位共累計因推廣“湘彩黃1號”、“湘彩綠1號”新增產值10332.56萬元,累計新增利潤2975.76萬元,平均推廣新品種每盒蠶農、工廠新增產值0.4166萬元。
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主要完成人情況:
1. 姓名:艾均文
排名:1
技術職稱:研究員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主持課題設計與實施。本人對創新(一)天然彩色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創新(二)輪回回交育成法的發明、創新(三)新材料的創制等有創造性貢獻。該項目占本人工作量的65%。
2. 姓名:司馬楊虎
排名: 2
技術職稱:教授
工作單位:江蘇大學
完成單位:江蘇大學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主持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本人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創新(三)新材料的創制有創造性貢獻,進行了包括最終被利用的天然彩色繭材料M2、G9202的篩選與遺傳規律研究。該項目占本人工作量的45%。
3. 姓名:薛宏
排名:3
技術職稱:高級農藝師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主持項目設計與實施。 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作出了一定創造型貢獻,特別是在彩色繭新材料繼代個體選擇中,對繭色內外層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該項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
4. 姓名:何行健
排名:4
技術職稱:高級農藝師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項目設計與實施。本人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有一定貢獻,對新選育材料選擇與活蛹繅絲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該項目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以上。
5. 姓名:劉昌文
排名:5
技術職稱:高級農藝師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課題實施。本人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作出了一定貢獻,主要是新材料選育與活蛹繅絲選擇。該項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5%以上。
6. 姓名:任立志
排名:6
技術職稱:助理農藝師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課題實施。本人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有一定貢獻。主要參與新材料選育與一代雜交種實驗室比試。該項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
7. 姓名:劉洋
排名:7
技術職稱:助理農藝師
工作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完成單位: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對該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課題實施。本人對創新(一)新品種選育有一定貢獻,特別是在新材料選育與一代雜交種選育、農村比試作了較多的工作。該項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1、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
本單位組織課題申報,完成了資源引進、素材選配、新材料選育與新組合組配、比試,育成了夏秋用天然彩色黃繭品種“湘彩黃1號”與春用天然彩色綠繭品種“湘彩綠1號”等二對彩繭品種,填補我省在該領域的育種空白。發明創新了受多基因控制的復雜性狀的快捷回交育種方法——輪回回交育成法,較大幅度地加快了傳統的回交育種進程。所育成的天然黃繭材料與綠繭材料的綜合經濟性狀優良,色澤穩定一致,可作為新一代家蠶品種育種親本。
本項目做到了“育-繁-推”相結合,依托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建設專項,加快了新品種在省內、省外推廣進程。特別是在2018年1月,進一步將新品種的省內蠶種生產使用權轉讓給湖南桑葉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加快其產業化推廣。2017-2019年,新育成的天然彩色繭品種在湖南的湘潭、花垣、寧鄉、鼎城以及重慶、四川、廣東等地進行推廣應用,累計新增利潤近3000萬元,其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較為顯著。
2、蘇州大學
(1)天然彩色繭M2和G02育種素材的交流及其遺傳改良,參與育種方案設計和完善育種方案;
(2)參與“湘彩黃1號” “湘彩黃1號”品種選育過程:負責并完成這兩個品種在江蘇地區的實驗室雜交試驗和部分農村試驗示范,為品種審定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3)重點負責并完成這兩個品種天然彩色繭的產業化開發的技術研究,為“湘彩黃1號” “湘彩黃1號”品種的成功育成提供重要的應用技術支撐。
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